第三方檢測機構又稱公正檢驗,指兩個相互聯系的主體之外的某個客體,把它叫作第三方。第三方可以是和兩個主體有聯系,也可以是獨立于兩個主體之外,是由處于買賣利益之外的第三方(如專職監督檢驗機構),以公正、權威的非當事人身份,根據有關法律、標準或合同所進行的商品檢驗活動。
近年來,我國檢驗檢測行業保持持續快速發展勢頭。截至2022年底,我國認證機構和檢驗檢測機構數量突破5.4萬家,服務產值超過4000億元。共頒發產品、管理體系、服務等各類認證證書336.6萬張,涉及93.9萬家企業和組織,為營造安全、放心、優質的消費環境提供了切實保障。另外,市場監管總局針對小微企業普遍存在的質量管理短板,在全國范圍內深入開展“小微企業質量管理體系認證提升行動”,運用質量認證手段幫助小微企業提升質量管理水平。全國共出臺545項激勵政策,352家認證機構積極響應,累計為21萬家企業免費培訓超過百萬人次,為37個行業2萬余家小微企業實施精準幫扶。
2021年4月8日,市場監管總局制定公布的《檢驗檢測機構監督管理辦法》,本辦法自2021年6月1日起施行。本辦法立足于解決現階段檢驗檢測市場存在的主要問題,著眼于促進檢驗檢測行業健康、有序發展,對壓實從業機構主體責任、強化事中事后監管、嚴厲打擊不實和虛假檢驗檢測行為具有重要現實意義。2021年9月,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布了《關于進一步深化改革促進檢驗檢測行業做優做強的指導意見》,對檢驗檢測行業未來的發展、行業亂象的解決等問題指明了方向。將促使我國檢驗檢測行業創新能力和競爭力不斷增強。行政規范性文件《檢驗檢測機構能力驗證管理辦法》已經2023年3月1日市場監管總局第4次局務會議通過,自發布之日2023年3月27日起施行!秾嶒炇夷芰︱炞C實施辦法》(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2006年第9號公告)同時廢止。
未來幾年,隨著我國檢測市場化程度加大,在外資以及民營檢測機構的推動下,第三方檢測市場規模將快速增長,占檢測市場的比重也將有所提升。隨著我國檢測市場對第三方檢測機構的放開以及檢驗檢測行業自身需求的增長,預計2026年我國第三方檢測市場規模將達到4,239億元。未來改革將向著逐漸放開檢測牌照,鼓勵獨立第三方檢測機構發展,尤其是民營檢測機構。打破牌照壁壘和行政壟斷,創建檢測行業市場化機制的方向發展,長期利好第三方檢驗檢測行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