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農業部再出重拳,停止在食品動物中使用喹乙醇、氨苯胂酸、洛克沙胂等3種獸藥,以保障動物產品質量安全,維護公共衛生安全和生態安全。養殖用抗菌藥用在動物身上是否安全呢?使用抗菌藥有沒有嚴格的管理、是否規范?為了解答市民的疑問,記者就相關情況采訪了農業專家。
保障動物質量維護食品衛生安全從公開的信息,農業部多次發布公告禁止一些獸藥用于食品動物。那是什么原因呢?據相關人員介紹,為保障動物產品質量安全,維護公共衛生安全,農業部近幾年不斷加大獸藥風險評估和安全再評價工作力度,近3年共禁止了8種獸藥用于食品動物。即2015年禁止洛美沙星、培氟沙星、氧氟沙星、諾氟沙星等4種人獸共用抗菌藥物用于食品動物,2017年禁止非潑羅尼用于食品動物,這次禁止喹乙醇、氨苯胂酸、洛克沙胂等3種獸藥用于食品動物。此外,2016年還禁止硫酸黏菌素預混劑用于動物促生長。
抗菌藥一直以來功不可沒
“抗菌藥的出現和使用堪稱人類醫學史上的奇跡,為人類健康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抗菌藥對動物疾病的預防與控制作用同樣功不可沒。尤其是對人畜共患病的控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人類感染細菌性疾病的幾率。”相關人員介紹,許多致病性細菌,如大腸桿菌O157、副傷寒沙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不僅會感染動物,而且會通過食物鏈感染人。如果不用抗菌藥治療,不但動物會死亡,更重要的是越來越多的病原會在環境中大量釋放,嚴重威脅人類的健康。因此,養殖業使用抗菌藥,從“傳染源”上切斷了這些人畜共患病原菌的傳播,極大地減少了人類感染這些人畜共患病的幾率,在更深層面上保證了食品安全和人類健康。
抗菌藥在上市前要履行嚴格審批手續
目前我國批準動物養殖業使用的獸用抗菌藥分為抗生素和合成抗菌藥兩大類,用于防治動物疾病和促生長。其中抗生素主要品種有β-內酰胺類、氨基糖苷類、四環素類等8類,共56個品種;合成抗菌藥主要品種有磺胺類、喹諾酮類及其他合成抗菌藥共3類,共45個品種。其中允許添加到商品飼料中長期使用的促生長抗菌藥物飼料添加劑有14個產品,這次禁止后就減少為11個產品。
我國批準作為獸藥使用的抗菌藥,在上市前均要履行嚴格的審批手續,必須完成相關的藥學、安全性和藥效試驗,并經過嚴格評價和嚴格審查后,方予批準生產、使用。對批準上市的獸用抗生素均明確規定了使用范圍、使用劑量和休藥期等注意事項。若養殖過程中按照載明的作用用途、用法用量和休藥期規定,合理規范使用,動物產品就不會出現抗生素殘留超標問題。
養殖業方式呈現綠色養殖態勢
據行業調查初步統計,2016年度,全國獸用抗菌藥(含抗生素)原料藥產量為5.47萬噸,銷量為5.04萬噸。大家都知道,我國是一個畜牧飼養大國,2016年我國畜禽飼養量約為牛1.58億頭、羊6.08億頭、豬11.2億頭、家禽182.72億只和兔7.39億只。這么大的飼養量,但我國畜禽養殖抗菌藥的使用量卻沒有因此而遞增。隨著養殖業方式轉變,綠色養殖的推進,我國養殖用抗菌藥的使用已呈現逐步規范、趨好的態勢。
推動促生長用抗菌藥物逐步退出2017年,制定實施《全國遏制動物源細菌耐藥行動計劃(2017-2020年)》。這個計劃是繼2015年“獸用抗菌藥綜合治理五年行動方案”之后,又一項措施更具體、目標更明確、更有針對性的獸用抗菌藥物治理頂層設計。該計劃明確了今后一個時期的行動目標、主要任務、技術路線和關鍵措施,實施“監控行動”,強化獸用抗菌藥物殘留監控;實施“示范行動”,開展獸用抗菌藥物使用減量化示范創建;并實施“宣教行動”,加強從業人員培訓和公眾宣傳教育。
注:本文轉載自我要測,如有侵權,請聯系本公司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