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食品安全質量一直是全民關注的熱點話題,關于食品安全問題的報道也是屢見不鮮。在眾多食品安全問題中,其中“農藥殘留”問題逐漸被人們重視。日前,國務院食品安全辦主任、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局長畢井泉表示,食藥監總局將進一步加大食品中農藥、獸藥殘留治理,健全農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保障體系。
噴灑農藥原本是為了防止害蟲產生,更好的保護作物生長。如今,隨著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食品的安全意識也在逐漸提升。加之,近年來食品安全事件多發,再加上涉農謠言擴散,公眾往往談農殘而色變,認為農藥殘留就會對身體造成威脅。
的確,農藥是一種難降解的有毒化合物,對有益生物和環境造成嚴重破壞,經過生物富集進入人體后會引起慢性中毒。因此,在20世紀80年代,全球逐步停止生產和使用滴滴涕、666等第一代有機氯殺蟲劑。也是因此,人們開始認為所有使用農藥的食品都會對身體造成威脅。
然而,業內專家表明:“只要農藥殘留在國家標準范圍內,農產品就是安全的。”在農業生產過程中,對農作物進行適量的噴灑農藥是合情合理的。另外,農藥殘留是難以避免的現象。但是,只要通過風險評估技術計算出來的極限安全值,而且還要再加上100倍的安全系數。如果農藥理論安全殘留值是每千克1毫克,那么最后定的標準是每千克0.01毫克,追求的是絕對安全。
如今,隨著各項檢測技術不斷成熟,食品安全又多了一重保障。而且,國家對食品中農藥殘留的標準進行了明確規定,極大限度的保障了人們的食品安全。2016年《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最新版頒布實施,這一農藥殘留的新國標,在標準數量和覆蓋率上都有了較大突破,規定了433種農藥在13大類農產品中4140個殘留限量,較2014版增加490項,基本涵蓋了我國已批準使用的常用農藥和居民日常消費的主要農產品。從源頭限制食品商規范使用農藥,保障人們飲食安全。
最近,食藥監再次談及食品農藥獸藥殘留問題,明確要求各地方食藥監部門加大治理力度,集中整頓。通過整治規范獸藥的生產經營行為;治規范獸藥的使用行為,提高安全用藥水平;整治利用互聯網發布獸藥信息及銷售行為;整治畜禽水產品市場銷售;整治餐飲業采購畜禽水產品行為;整治獸藥超標問題,從源頭抓食安問題。
加之,國家對食安問題關注熱度只增不減,對農藥殘留問題也越發關注,這對我國徹底整治食品安全問題具有重要幫助。當然,對于農藥殘留問題大家也應該有清晰的認知,只要符合國家標準的食品農藥殘留均在安全范疇內。總之,相信通過國家對農藥殘留問題的徹底整治,以及各類檢測方法的不斷研發,我國食安問題一定會有所改善。
注:本文轉載自中國測控網,如有侵權,請聯系本公司刪除!